一夜暴富的“流量金矿”:TON生态如何沦为开发者坟场?
TON生态的昙花一现:一场流量与资本的投机游戏
上周,一场 Yescoin 团队的夺权风波再次将“TON 生态”推到了聚光灯下。沉寂已久的 TON 链,让我们不禁回想起这个背靠 Telegram、曾被寄予厚望的公链,它经历了三年的“起飞前夜”,最终却只火爆了短短几个月。
巅峰时期,各大交易平台争相上线 Telegram 小游戏代币。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Binance)就接连上线了五个 TON 生态的代币。一时间,涌现出数百款小游戏,更有超过两千款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线。Notcoin 月收入超过 30 万美元,Catizen 更是实现了超过 1600 万美元的惊人收入。TON 链的 TVL(总锁定价值)数据增长了 70 倍,TON 的价格也从 2 美元一路飙升至 8 美元的高点。市场对 TON 生态的期待被推至顶峰,行业内外一度相信,Web3 的“流量金矿”终于找到了新的爆发口。
然而,这场看似蓬勃发展的生态,却仅仅是一场时间窗口极短的投机游戏。2024 年夏天,市场戛然而止——交易平台停止上线 TON 生态币,Telegram 创始人被捕,项目方集体噤声,玩家群组沦为“鬼城”。一夜之间,这个被誉为“流量金矿”的赛道变成了一座被掏空的矿山,剩下的只有数据黑箱、被透支的市场,以及被遗弃的开发者。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将通过对三位曾经的 Telegram 小游戏项目方的采访,深入剖析 TON 生态“昙花一现”的真正原因。
虚假繁荣:Telegram小游戏背后的流量黑箱
低成本获客与虚假用户:项目工厂的天堂
Telegram 小游戏的获客成本之低,一直是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大多数 Telegram 小游戏项目方选择入局的原因之一。然而,如今看来,这也正是整个生态泡沫化的根源。
“在 Web3,一家公司比如交易平台或者大型链游的获客成本都在 10 到 15 美元左右,但通过 Telegram 小游戏,这一成本可以远低于 1 美元,在 0.7 美元上下。” KinKin 是一位半年前就离开 Telegram 小游戏的项目方,如今她已经转向了 AI Agent 赛道的研究。她补充道:“在某些地区更夸张,比如印度,获客成本甚至可以低到 0.002 美元到 0.05 美元。”
这种极致压缩的获客成本,造就了项目工厂的天堂,而真实用户对他们而言,反而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上所之前,我不太需要一些真人用户,工作室的量足够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一个 20 万-30 万的体量,这个体量对一个 Telegram 小游戏来说是一条合格线,算是一个轻型和中型的体量。” 晓光曾操盘了多个 Telegram 小游戏的代币发射,他坦言不讳地谈及了行业的运作模式。
这种玩法,已经被行业标准化和流程化。几个长期合作的工作室驾轻就熟,甚至比大部分 Web3 项目都活得更久。“在项目早期需要多少量,在 TGE(代币生成事件)前要补多少量,项目方和工作室都会谈好。” 晓光解释道。如果单靠刷量还不够,就会通过“换量”来放大数据。
“达到 20 万-30 万体量后,我们会进行换量——就是两款游戏之间互相引流,以此达到下一个量级。” 晓光补充道。相比传统链游,Telegram 小游戏的数据体量已经远超大部分 Web3 项目。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低成本的另一面往往意味着低质量,而数据的膨胀也掩盖了生态的真正问题。
数据黑箱:被掩盖的真实用户比例
“TON 生态的数据,从来都是黑箱操作的,过去那些 VC 项目,大部分在 Dune 这些数据平台是可以查到数据的,有多少地址有多少交易量,投资人也会做一些背调。但 Telegram 小游戏的真实数据是不公开的,只有几个局内人知道大概的用户数,以及真实的用户比例。” 在晓光看来,这就是一个天然的项目工厂的土壤环境。
“你知道 Notcoin 有多少真实用户吗?你不知道的。” 晓光直言,“所有外界看到的数据,都是项目方想让你看到的。”
真实用户比例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早期的几个游戏,像 Hamster Kombat 是算比较好的,大概能有 60% 是真实的人。但随着生态的扩张,这个比例不断下降,到后面有 40% 都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晓光透露。
而即便是在这 40% 之中,还没有剔除职业撸毛党的“空投税”,他们的目标不是玩游戏,而是为了空投奖励。“当我们统计充值用户时,剩下的真实用户里又有 90% 的地址背后都是同一批人,他们专门蹭空投,玩完即走。”
这种用户结构,直接决定了 Telegram 小游戏生态的恶性循环——短期来看,数据膨胀掩盖了真实情况,让投资人和交易平台继续买单;但长期来看,整个生态的用户质量极差,粘性极低。
流量困境:无法突破的圈层限制
在交易平台和投资人眼里,表面上 Telegram 小游戏的月活数据惊人,流量极大,但真正的用户留存率和转化率却低得可怜。“如果仅仅是为了制造月活数据、钱包地址数给交易平台和投资人看,那么这些低价流量足够了。” 小幽灵 NFT 的创始人 Sleepy 表示,本月他们确定暂停了在 Telegram 上的小游戏开发。
“但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活跃用户,一个愿意玩你的游戏、使用你的应用的用户,那绝对无法靠这么低的买量成本来获取。” Sleepy 这么表示。“现在看来,还是那句话——一分钱一分货。”
“我们的推广方式,还是依赖 Crypto 圈的 Twitter、社群宣传,以及加密广告渠道,再加上项目之间的互相换量。” Sleepy 说道。“但换来换去,始终没能换出这个圈子。”
换句话说,流量只是从一个项目流向另一个项目,但整个池子的水始终是死的,没有新的活水注入。
TON 生态从来没有真正打通 Telegram 9 亿用户和 Web3 之间的壁垒,似乎 TON 基金会和 Telegram 并没有构建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分发渠道,能够让 Crypto 应用触达到更广泛的用户。Sleepy 说道:“也许他们在努力,但我现在还没有看到成果。”
TON 和 Telegram,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TON基金会:权力真空与战略失控
派系斗争与权力转移:谁掌握了TON生态的话语权?
过去半年,与行业内人士谈及 TON 基金会时,他们总会提到 TON 基金会内部的“派系斗争”:俄罗斯团队、台湾团队、以及在 TON 拿到迪拜金融牌照后的迪拜团队。这三个团队并未带来协同效应,反而让 TON 生态的资源分配变得极度不均衡——在 TON 生态中,能否获得支持,往往取决于与俄罗斯团队的关系。
TON 基金会最早由两位核心成员创立,一位是目前仍活跃在各大线上线下活动的基金会主席 Steve Yun,另一位则是 Andrew Rogozov,他曾是 Telegram 的前身 VK(Telegram 创始人做的第一个社交平台,俄罗斯版的 Facebook)的前 CEO,是一些人口中所谓的“核心圈人物”。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TON 基金会的权力结构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Andrew Rogozov 似乎淡出了基金会的核心管理层,并创立了 TOP(The Open Platform)。这个组织如今反而比 TON 基金会更像一个真正的基金会,或者说像是 TON 生态中的 Consensys,甚至主导了 TON 的核心生态建设。
“坦白说,作为基金会,我们从 Telegram 得到的信息其实并不多, Pavel Durov 他们根本不和我们讨论任何事情,事实上他们只和钱包团队交流,因为钱包是唯一的真正集成点。而这并不是我们的团队,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叫 TOP。” 这是 TON 基金会营销总监 Jack Booth 在 2024 年 7 月的一次采访中说的话,側面印證了 TOP 的影響力。
TOP 的影响力逐渐超越 TON 基金会,不仅投资并支持了 TON 上最关键的项目,还掌控了生态中的基础设施——他们负责运行 Telegram 官方钱包 TON Space,扶持了 TON 生态最活跃的钱包 Tonkeeper,以及交易量最大的 DEX Stonfi,甚至连仅有的一个质押协议 Tonstakers 也是 TOP 的扶持对象。从 TON 生态的关键节点来看,TOP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 TON “核心建筑商”,而 TON 基金会则更像是一个对外的宣传机构,权力逐渐被架空。
接着在 2025 年 1 月 14 日,TON 基金会宣布任命董事会成员、Kingsway Capital 创始人 Manuel Stotz 为新任总裁,原总裁 Steve Yun 将继续留任董事会。
在这样的“权力瓦解”下,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以台湾团队为主的 TON 基金会在很多事务上几乎没有话语权”的传闻。
TON 基金会的华人在生态资源分配上的弱势地位变得更加明显。“台湾团队没有什么话语权,核心技术决策仍然掌握在俄罗斯团队手中,” 晓光指出,“如果能和俄罗斯团队搞好关系,就能拿到最大的支持,比如 Catizen,他们和俄罗斯的关系非常好,拿到了投资,也得到了大量的资源。”
晓光的话在 TOP 的投资列表中得到了側面印證,TOP 的投资列表正包括 Catizen 的游戏制作商 Pluto Studio。
而另一个爆款小游戏 Notcoin 的创始人 Sasha Plotvinov 直言自己与 TON 基金会的關係極為緊密。这种关系不仅让 Notcoin 在 TON 生态中占据先机,更使其成为 Telegram 小游戏赛道的标杆项目。更值得注意的是 Sasha Plotvinov 也是 Open Builders 的 CEO,而 Open Builders 旗下的产品与 TOP 基本重叠,也属于“核心圈人物”。“DOGS 也是 Notcoin 这帮人做的,都是属于俄国人自己掌控的盘子。” 晓光这么说道“在走势上也呈现出很多相似性。”
战略转向:从Telegram小游戏到DeFi的迷途
TON 生态的另一个致命问题,是战略方向的混乱和急转弯——在资源支持层面,TON 基金会的重点从 Telegram 小游戏 迅速转向 DeFi,直接导致大量小游戏开发者被迫放弃。
“我们在接触基金会时,能明显感觉到,某个时间点之后,他们就基本上不再关注所有的游戏类项目了,而是开始疯狂寻找 DeFi 项目。” Sleepy 说道,“这个转变来的太突然,对那些认真做产品的团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多开发者和用户因此流失。”
Sleepy 非常不认同 TON 生态作出的方向转变:“我觉得 TON 不应该去照搬其他公链在做的事情,如果不依托于 Telegram,TON 从性能、语言和开发的难度等角度来看,都无法取得如今的用户量。既然如此,TON 在后续的发展就应该根据社交平台的属性特点来去规划下一步,而不是照搬其他公链。”
“我们最初对 TON 的判断,是它的生态会像 微信小游戏 或者 抖音小游戏 一样,成为社交平台流量变现的一部分。” 但 TON 基金会的决策却完全偏离了这个方向,“他们做稳定币、做 DeFi,这些都是巨大的错误,就像微信做炒股小程序,你难道会用微信小程序炒股吗?” Sleepy 直言不讳。
创始人被捕:生态危机的导火索
TON 基金会的这一战略失误,不仅让生态错失了正确的叙事方向,更直接引发了一场危机——2024 年 8 月,TON 创始人 Pavel Durov 在法国被捕。这次事件,让 TON 生态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基金会陷入混乱。
“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新增了一个类似法币兑稳定币的功能,而这涉及到了合规和政治因素,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 晓光对 BlockBeats 透露道,在此之前,BlockBeats 也从其他信源听到过类似的观点,一个与稳定币相关的功能引起了监管的关注。
TON 原本的生态已经因为战略摇摆、权力分配不均而陷入混乱,而创始人的突发事件,更让这个生态失去了最后的支撑点。
死亡加速器:项目工厂与交易平台的合谋
工业化生产:低成本与快速试错的恶性循环
除了流量黑箱、TON 基金会的派系斗争、资源支持的突然转变之外,项目工厂和交易平台也是加速 Telegram 小游戏赛道消亡的关键因素。这场生态的狂欢,本质上是一场短暫的资本游戏,而真正的用户增长,早已停滞。
在这个赛道里,游戏的开发方式极其工业化,项目工厂以流水线的模式批量生产各种小游戏,在市场上进行试错,总会有几个项目能跑出来。“像是 Catizen 背后的游戏制作商 Pluto Studio,他们最早跑了十几款游戏,最后发现猫生猫的这个模式最好,才决定重点押注。” KinKin 说道。
换句话说,Catizen 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密集的项目实验筛选出来的结果。而这样的模式,本质上是高周转、低成本、快速试错。
“这个成本其实非常低,” KinKin 解释道,“很多游戏厂商直接去微信小程序市场里找那些被验证过的游戏,拿到游戏代码,把 H5 换个皮,再套一个 Telegram IDK(集成开发工具包),就能直接上线。而且,到了后期,这种小游戏的代码价格越来越便宜。
低成本、短周期、快上线,使得这些游戏项目具备了极高的投机属性。更关键的是,一旦某个游戏模式被市场验证,它就会被迅速复制和放大,而头部往往意味着拥有“定价权”。KinKin 提到:“Catizen 在和交易平台谈上币的时候非常强势,甚至曾倒向 OKX,要价 50 万美元。”
一旦某个项目跑出来,它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幅提升。Catizen 之所以能强势谈判,是因为它在多个游戏项目的失败后,积累了足够的市场经验,也精准找到了愿意充值的用户群体。“像 Catizen 这样经过十几个项目验证出来的小游戏,确实产品已经足够成熟,而且薅到了一波真正愿意充钱的用户。” KinKin 说道。
头部项目的成功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资源高度集中。“Hamster Kombat 一个项目的流量,几乎能顶一个中型交易平台。”
然而,Telegram 小游戏的生态始终没有“活水”进来,缺乏外部增量市场的进入。项目工厂的高密度“轰炸”让其他小游戏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更不用说 Web2 游戏厂商——它们手里握着大量废弃的、未上市的游戏,试错成本极低,在这种竞争环境下,Telegram 小游戏赛道加速衰亡。
交易平台博弈:流量透支与上币狂潮
另一个推动的因素是交易平台的博弈。TON 小游戏带来的流量,让交易平台看到了新的增长点,短期内频繁上币,导致市场过早被透支。回顾客 Binance 的上币时间线,可以发现,新项目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 5 月 16 日:Notcoin 上币;
- 84 天后:TON 上币;
- 13 天后:DOGS 上币;
- 23 天后:Catizen 上币;
- 13 天后:Hamster Kombat 上币
“在 DOGS 上币的时候,所有交易平台都在抢这个数据,甚至给奖励做活动「从我这个交易平台提币,我给你返多少 DOGS」。为什么他们知道 DOGS 有流量?因为 NotCoin 已经证明过一次了,NotCoin 和 DOGS 是一个团队做的,换个皮套把 NotCoin 的路子又走了一遍。” KinKin 对 BlockBeats 说道。
更深层的问题是,这个周期的用户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于上个周期,至少在 Trump 发币之前,市场对 Web3 的用户增长焦虑非常明显,这种焦虑自然也传导到了交易平台。尽管 Telegram 小游戏赛道的用户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在早期,TON 流量的转化还能给交易平台带来一些数据增长。然而,这种数据增长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
最终,项目工厂的盘子越多,交易平台上币的频率越快,赛道凉的速度也就越快。
多上几轮之后,交易平台的用户增量逐渐枯竭,也就失去了继续上币的动力。对于后来者而言,先发优势已经被最大化利用,后发项目和后发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一切,让 Telegram 小游戏生态的崩塌变得不可避免。
TG+ Web3:究竟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快钱逻辑下的异类: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有没有羡慕过这些能上 Binance 的项目?” 面对 BlockBeats 的提问,Sleepy 回答的很快,显然他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要看怎么定义成功这个事儿吧,很多人觉得被交易平台
本文 ethergome.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ethergome.com/post/172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