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飲料:財報亮眼藏玄機,一場豪賭還是飲鴆止渴?

author 阅读:43 2025-03-15 10:18:22 评论:0

东鹏饮料近日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二次上市,同时发布的2024年财报也颇为亮眼:营收达158.4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33.3亿元,同比大增63.1%。这份看似光鲜的业绩报告,掩盖不住东鹏饮料在经营策略和财务状况上逐渐显露的风险与矛盾。表面上的持续增长潜力,实则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 东鹏饮料的财务操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一方面,公司在2024年取得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但另一方面,其资产负债率却从2023年的57.01%大幅攀升至66.08%。更令人关注的是,短期借款激增118.69%,达到65.51亿元,直接导致流动比率跌至0.85。通常情况下,低于1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面临着短期偿债风险。

高负债与高理财并存的矛盾

让人不解的是,东鹏饮料在大幅举债的同时,却计划动用高达1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个金额几乎是其账面货币资金(56.5亿元)的两倍。这种“高负债+高理财”的模式,让市场对其资金运作的目的产生了疑问。

财务费用激增,资金利用效率倒挂

有财务专家指出,东鹏饮料可能正在利用“大存大贷”的模式进行资本运作。这种模式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信用获得低成本贷款,同时将经营利润通过分红等方式转移给股东,最终将偿债压力留在公司。2024年,东鹏饮料的财务费用同比暴增214%,达到1.27亿元,但理财收益仅为0.89亿元,资金利用效率明显倒挂。 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股东及高管的频繁减持行为一直备受市场诟病。2022年至2025年2月,公司已累计发布6次股份减持公告,涉及13名股东及高管,累计套现超过13.69亿元。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木勤通过鲲鹏投资减持1.3786%的股份,其家族仅分红就独得6.5亿元。

股东高管套现,实控人家族独得分红

大规模的减持行为,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负面信号,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往往被解读为对公司未来发展缺乏信心,或者认为当前股价已经达到高位。

巨额分红加剧资金依赖,削弱业务拓展能力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在2024年抛出了高达13亿元的分红计划。这意味着,在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公司仍然选择将大部分利润分配给股东,而不是用于业务拓展或资本开支。这种资本运作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并可能透支未来的增长潜力。过高的分红比例,可能会导致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应对挑战,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 作为“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年,其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43%增长至47.9%,但同时也暴露出其对单一品类的严重依赖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饮料的能量饮料业务贡献了133.04亿元的收入,占比高达84.08%。

能量饮料占比过高,产品结构单一

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品类的风险在于,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竞争对手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东鹏饮料的业绩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多元化布局滞后,新业务增长乏力

相比之下,国际巨头红牛的母公司华彬集团已经通过“战马”等子品牌拓展市场,而东鹏饮料在产品矩阵上的拓展却显得相对滞后。2024年,东鹏饮料推出的电解质水“东鹏补水啦”贡献了14.95亿元的收入,占比9.45%,但市场份额仍远落后于农夫山泉的“尖叫”(38%市占率)。此外,果茶、无糖茶、咖啡等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增长,多元化布局进展缓慢。产品结构的单一,限制了东鹏饮料的增长空间,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能量饮料市场增速正由2019-2023年的5.6%下降至2027年的4.8%,国内市场也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这意味着,能量饮料市场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企业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能量饮料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在存量竞争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将更加残酷。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竞争对手崛起,性价比策略受挤压

近年来,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凭借年轻化的定位,已经占据了12%的市场份额。泰国品牌卡拉宝在华南地区的渠道覆盖率也达到了35%。这意味着,东鹏饮料原有的“性价比”打法正遭遇来自高端市场和低价市场的双重挤压。东鹏饮料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东鹏饮料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34.8亿元,货币资金加上理财规模超过166亿元,远超其短期债务。从账面上看,东鹏饮料似乎并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

真实目的或非融资,意在打通海外资本市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东鹏饮料赴港上市的真实目的可能并非融资,而是为了打通海外资本市场,提高国际化运作的灵活性。通过在香港上市,东鹏饮料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国际市场竞争力待验证,GDR发行曾告失败

然而,东鹏饮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有待验证。此前,公司曾尝试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但最终因外部环境变化于2024年2月主动终止。此次赴港上市,能否真正提升品牌溢价,仍然需要市场进一步观察。在全球范围内,能量饮料市场竞争同样激烈,东鹏饮料能否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从2024年财报来看,东鹏饮料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单品扩张和渠道下沉。然而,在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面临的挑战正在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短期借款的暴增、流动性压力的上升、高管持续减持以及高分红削弱资本实力等一系列财务操作,已经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警惕财务风险,避免依赖资本运作

东鹏饮料需要警惕潜在的财务风险,避免过度依赖资本运作来支撑股价。长远来看,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和经营效率的提升。

构建多元化增长曲线,方能跨越周期

东鹏饮料要想实现持续增长,必须在产品创新、品牌升级和市场拓展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非仅仅依赖渠道扩张和营销轰炸。面对存量竞争时代,单纯依靠渠道扩张和营销轰炸的增长模式已经触及天花板。未来能否真正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曲线,将是东鹏饮料能否跨越周期的关键考验。

本文 ethergome.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ethergome.com/post/1672.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